吉他中国名人|吉他中国名行|吉他中国名校|吉他中国名厂|吉他中国名曲|吉他中国外|吉他世界
 
吉他中国名人
吉他中国名行
吉他中国名校
吉他中国名厂
吉他中国名曲
吉他中国外

吉他中国服务
吉他中国投票
您认为本站的速度?
您对本站的印象?
民谣、古典或摇滚?
您认为先学哪个?




 
美国《Internet Live》(原动力)时尚杂志专访指弹吉他艺术家高君


走近吉他大师——高君

(1)生活与演奏艺术

·高君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作为中国“指弹吉他流派”的权威演奏家,请先“弹”一段儿您近期的生活节奏。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个典型的夜猫子,喜欢夜里工作。那么,白天自然也就起得较晚,通常要到中午了。平时呢,除了给学生上课外,偶尔也参加一些沙龙式的演出。每天大约能有一到三小时的练琴时间,再就是抽时间去锻炼,通常是羽毛球,偶尔也下下棋,不过最近我在撰写一部名为《指弹吉他艺术》的教本,要配合音像介质一同上市,因此比较忙一些,也就很少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了。

·据说您的这部教本将会是目前中国国内最为系统和权威的教本了,业内有许多人看好。那么,其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些什么呢?能透露一些吗?

其实这部教本早在四年前就应该面世了,只是当时由于自己的一次误操作,将计算机里已经完成八成多的内容全部覆盖了,说来也真够丢人的,哈哈!不过这次,我想我会真正用心地去做好这件事的,因为我所希望的是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木吉他教本之一。

《指弹吉他艺术》教本是为那些有一点基础的普通吉他爱好者而编写的,我们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以期使它成为一部内容丰实、细腻、以及最方便于爱好者自修的教材。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并教授大家去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从民谣、布鲁斯,一直到乡村的几种主要的原声箱琴音乐演奏风格。

·那么,预期什么时候能够出笼呢?音像资料部分也都是由您本人亲自做演奏示范的吗?

预期2002年上半年能够完成。是的,音像资料部分基本上都是我本人示范的。无论是正常速度下的演奏示范,还是慢速的局部示例都是。

·您前两年“隐居”云南,为什么?能谈谈您当时在云南主要做些什么,感觉怎么样?

我去云南本来是带着自己的吉他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去寻找资金的,想顺便了解一下云南那边的木材资源情况。不想当身处那个环境,看到当地人悠哉的生活方式和宜人的气候,突然感到自己活得太累了。长期待在北京,我总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孤独和恐惧,总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所拥有的某种东西,似乎很快就要泯灭了似的,再者,年过三十,却依然是一种飘着的感觉,这就很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的想一想了,再加上当地的一些乐手极力地挽留我,想跟我学琴。所以就这样留下来了。 云南是个很美的地方,昆明、玉溪、大理、丽江….当然还有西双版纳。我在那边除了教吉他外,还教英语。每天除了教课以外,打打球,游游泳,开车到处跑跑什么的,与当地人相处的也比较融洽。

· 我记的以前曾有过一张您1988年录制的古典吉他专集《西班牙小夜曲》,请问当时的发行情况如何?最近还有没有出专集的计划?如果有,风格是什么类型的?

那还是盒式磁带的时期,录音条件不是很好,当时的演奏在今天看来也实在是不敢恭维了,至于发行的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希望别太好,窃笑)。

我一直在创作、整理和搜集新专辑的内容,新专辑可能会以一首著名的指弹风格吉他独奏曲“最后一部蒸汽机车”来命名,其中还会有一些民谣、乡村、布鲁斯、拉格泰姆等风格的音乐,也有一些自己的作品。因为我不是一位签约艺人,所以目前还不能确定将会与哪一家音像公司进行合作。

·据悉您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后来改学吉他。还记得当初为何“改行”的吗?您如何评价您的父亲和您的家庭背景?

我也说不太清楚自己改学吉他的原因,只是后来慢慢发现,这已经成为事实了,哈哈!我想,大概是由于自己还是对和声乐器的喜好更多一点吧。

关于我父亲,他曾经也只是一位老兵,一位普普通通的部队文艺工作者,在我的事业道路上,他的确给予了我一些支持,只是远没有外人所想象的那么多。

其实我的家庭背景与我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城市居民没有明显的差别,父母都在国家事业单位工作(当然都已经退下来了)。也许唯一的不同也就是我在音乐上曾受到了父亲较好的启蒙吧,的确实这样的。

·90年代您转向美国指弹(Finger-style)演奏,能谈谈为什么吗?这中间您又有什么体会?

1987年珠海国际吉他艺术节期间,美国指弹吉他大师John Stropes的演奏吸引了我,我开始设法搜集资料,摸索着进行学习。后来我发现,金属弦吉他的音乐表现范围很宽,我越来越喜欢这种风格了。再者,进入90年代后,我发现在古典吉他领域里,国内外新生代的年轻演奏家中人才辈出,国内这一领域也已经比较成熟了,相比之下,美国指弹吉他作为一个较新的艺术门类,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能够被人们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这是个大有作为的领域。

·您一共作过多少曲子?现在还经常写吗?

我的创作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改编的作品较多,原创作品则少一些。吉他作品主要是一些类似乡村与布鲁斯风格的音乐,共有十来首吧;再就是以前的那几首钢琴前奏曲和奏鸣曲。前几年我对计算机MIDI作曲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的设备技术实在很难对付吉他音乐的创作,因此也就不是那么积极了。

·请谈谈您的演奏体验,另外,您认为自己的演奏有哪些特点?

对于我自己的演奏,怎么说呢,时好时差。每当我在演奏中全然感觉不到包括技术动作、听众等其他一切的存在时,往往也就完全的融入了音乐,演奏之后十分兴奋。这是好的时候。还有时,当我刚奏响前面的几个音符后,剩下就只是希望能顺利的将这首乐曲的演奏完成。这就是差的时候。说到我的演奏特点,我认为,那就是当我处在好的演奏体验时整体上所能够带出来的那种气势。当然,我的演奏音量也比较大。

·我们注意到,93年回国后,您很少做演出,能谈谈这其中的原因吗?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条件,我所掌握的吉他音乐风格比较多样化,有古典、弗拉门哥、民谣、布鲁斯、乡村、拉格泰姆等等,演奏所需要的吉他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古典吉他、弗拉门哥吉他、标准民谣吉他、声学Jumbo吉他、12弦吉他、共鸣器吉他等几乎所有类别的原声吉他。舞台上将会琳琅满目,但也着实是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的。因此朋友说我的音乐会就像一场杂耍表演,哈哈!如果退一步说,纯粹艺术的演出是很难有力地支持我的生活的,而商业性演出的运作则又是个极为复杂庞大的问题。还有就是这些年来,我在个人志向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对制琴的兴趣和抱负越开越大了。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慢慢地意识到,该是由一个纯粹的兴趣主义者部分的转向务实的时候了。因此,慢慢地,我对演出的兴趣也不是很大了。

·您现在也教学生,能谈谈其中的乐趣吗?

教学的乐趣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的;一方面体现在当你的学生经过勤勉、努力地学习而取得出色的成绩时,你会有一些成就感;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教学实践中,每当你对一些学生个例在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与之配合而摸索出一种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颇为见效的学习、或是练习方法时,你也会有所收获。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每个学生都可能会成为你的一位好朋友,这对于人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请给吉他爱好者们一些指导性建议,谈谈您是如何发展您的吉他演奏艺术的?

我认为从演奏的角度上说,技术是很重要的,它是你良好地完成演奏动作的必要基础。但从欣赏——这个演奏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目的角度上来讲,技术几乎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即使你只演奏给自己听。因为在本质上,音乐艺术不同于那些竞技体育行为,也就是说那些令人眩晕的完美动作本身并不能够代表音乐。而爱好者中、尤其是古典吉他爱好者中总有那么一些貌似执著的“攻坚型”发烧友,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技术崇拜,殊不知,任何一个诸如“轮指”这样的小小技术动作,深究起来也定会是穷尽一生而仍可再续之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演奏,什么时候才能去真正的面对音乐呢?早些年里我也曾坚持每天练习8小时以上去攻坚,但结果却发现自己养成了“琴癖”却忽略了音乐,也很难真正的进步了。因此,我的建议是,首先要表现好那些在你的技术水平范围内能够演奏的音乐。也就是说,当你的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你就需要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每天在业务上所花去的时间和比例了,你最需要的可能已经不再是去不断地完善技巧,而是一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综合能力。比如说多听、多学习和尝试一些其他各种风格的音乐演奏,了解一些和声学与作曲方面的知识等等,即使是放下吉他而去寻找和增添一些多样化的生活经历,对你在音乐表现方面的帮助和提高往往也要比更多地磨练技巧来的有益得多。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音乐就是生活,没有足够的生活,即便你的乐感再好也是空洞的。要知道,在音乐演奏中,技术成分都按照作品要求体现在乐谱上,而一当音乐响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2)对现代乐坛的看法

·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乐坛?您认为在中国,吉他演奏艺术的希望在哪里?

我认为近些年来中国乐坛总体上的发展趋势是要好的,只是商业音乐在总体上所占的比例过大了一些。我个人认为,这对我们的社会音乐文化基础,以及国人群体音乐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是有一些损失性影响的。这就好比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短期多热、过快的经济发展势必也将会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力,尤其是在文化方面。不过总体上还是好的。

我认为目前中国吉他乐坛正是缺少春秋时期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通有无的景象。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古典吉他领域的发展是相对成熟的,而古典吉他爱好者在全球吉他爱好者大军中也只占有不足10%的比例。民谣吉他拥有绝对多数的爱好者群体,但是中国民谣吉他音乐总体上的发展十多年来却一直是停滞不前,爱好者们长期滞留在一个非常初级的水平阶段,以至于对发展失去了方向感和信心。布鲁斯、拉格泰姆、乡村、爵士风格等,以及具有一定学术高度的美国指弹吉他一直没有能够真正地在爱好者中普及开来,这是当务之急。当然,这些问题单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做到全面的推广和解决的。因此,希望还在于广大吉他爱好者,以及吉他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

·现在急功近利的人越来越多了,作为一个从事严肃音乐的人,您不觉得寂寞吗?

正所谓“萝卜咸菜各有所爱”,其实做任何事都是“有得必有失”的。如果我不能在我的“萝卜”或“咸菜”里找到足够的乐趣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去“享受”、抑或是“忍受”这种孤独和寂寞呢?

·为了艺术,艺术家必须终于自我;但为了演出成功,却又要尽可能的去照顾观众的胃口。在这两点上,您是如何进行平衡的?

办法只有是折衷一下,努力去寻找一些能让自己和大家都喜欢的音乐。但这的确是挺困难的一件事。当发生冲突时,我一般会接受去演奏两到三首大家喜欢的东西,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也一定会同样选择两到三首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

(3)关于制琴

·您是如何学习的吉他制造技术的?迄今为止,共制作了多少把吉他?

那是在80年代后期,一位叫范小炀的制琴师使我对制作高级手工吉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被邀请去鉴定和指导他的一些吉他作品,他以前制作过一些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是个手很巧的人。那时,我似乎一下子觉得,自己制作手工吉他是可行的。通过与他的合作,我对手工吉他的制作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就开始研究工艺。后来托朋友从美国带回来了一些手工吉他制作的图纸、技术资料等书籍,继续研究,并开始制作自己的第一把吉他,就这样开始了。

到目前为止,完全由我亲手制作的高级手工吉他不超过35只,还有一些出自我的作坊的琴是在我的指导下,由我的几位学生参与制作的。

·据悉,在去年的一次中美艺术交流活动上,您的手工吉他让美国Gibson的首席制琴师感到很吃惊,是有这件事吗?

是的,那是这家全球最大的弹拨乐器公司为打开中国市场在北京举办的一次产品展示会。也谈不上我的琴让他多么多么的吃惊(人家也毕竟是位大师),我们探讨了一些关于制琴技术和经验等方面的问题,不过最终,他还是给予我制作的琴:音质干净、通透,共振平衡、有相当的品味等良好的评价,以及一个2500美金的市场价格认同,这也基本达到了我当时一行的目的。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吉他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作为一个专家,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认为这种差距是怎么造成的?中国还有机会在这一领域里与国外竞争吗?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的确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总体水平上。我这里主要就国内外在专业厂家和手工作坊两个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比较。

首先,我认为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专业的声学吉他生产厂家,真正专业的手工作坊也没有几家,这个标准主要还是以产品的制造水平为依据的;而美国则有以Martin, Gibson, Taylor, Guild, Washburn 五大箱式吉他名厂为代表的许多专业厂家,其高端产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与纯手工产品媲美,此外,在美国还有为数众多的高级手工作坊,其产品质量自不必多说,这就是差距。

我认为这种差距主要由于国内市场的认识水平和购买力低下所造成的;吉他这种乐器在中国大陆上开花比较晚,只有短短二十余年,这使得国人对于这种乐器的认识水平和演奏水平从总体上远远落后,一般国人所认识和购买的主流产品,都是些两三百块钱的玩具,大约30美金左右。而同一水平线上美国人的主流消费产品,则是四五百美金的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内吉他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吉他制造业发展步伐缓慢,甚至难以启动生产资料的二级市场。

但是,我却认为,我们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竞争不仅是完全有可能、甚至是有很大优势的。而这些优势又几乎都集中地体现在成本方面。传统声学乐器制造行业,是一个技术性手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对美国来说,可以说是个夕阳工业。所以,只要我们能把握好技术关,我们的成本将不会超过美国的十分之一。我在此呼吁资本,因为对我们来说,您的资本在这一领域中能够创造出令人激动的业绩。

·您曾在兰州创办了手工吉他作坊,后来搬迁回北京,不久又关停了,请问当时遇到了那些问题?您现在还想开设类似的厂吗?有什么困难?

搬迁是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当时我们生产的高级手工吉他没有一个像样的注册商标,甚至没有外包装,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搬迁回北京后不到一年又关停了,主要还是资金方面的问题。当时在北京有个投资合作人,我们签订的合作内容涉及到他的公司除了提供厂房外,还应有不少与30万元的发展投资,而正是在这方面卡壳了,投入约6万元的资金后,他原来的公司可能是出现了一些危机,因此拖了一个时期后,我终于放弃了。

但我一直没有放弃这个让我激动不已、并且死不甘心的好项目,不仅没有放弃,而且通过前面的一些尝试之后,我的信心和热情却更高了。我曾通过近一年的市场研究和生产、销售可行性论证,完成了现在这部关于约3000万投资规模的中型生产线建设的可行性报告,正在寻求投资合作方。说句实话,我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就是,一般投资人都认为这个项目真的不错,而自己却很难在这样一个自己似乎不太了解的行业领域横下投资的决心,这可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呀!

(4)关于个人

·除了音乐,您还有哪些爱好?

很多,实在是不少。可以说我是个兴趣爱好十分广泛的人。我似乎对那些自己所不甚了解的,有一定趣味儿,并且在我日常生活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事物都有着挺浓厚的兴趣。目前保持着的有: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围棋、象棋、摄影、平面设计等等,对了,还有飙车,哈哈!

·您认为艺术家、手艺人、商人三种身份能很好地融为一体吗?

由于存在着一些冲突,说真的,比较难,但不是没有可能,并且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则更显得十分的必要。其实艺术家和手艺人是同一类别,每个艺术家都是手艺人,因为当任何手艺高超到了一定的境界时,便是门艺术了。而成为一个商人则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艺术始终都是一种以乐趣去消耗自由的行为,而商业则往往需要一个以自由去消耗乐趣的痛苦过程,那就是积累。当然,好的商人也不同,就像我刚才说的,当你达到了驾轻就熟、首尾不能相望的高级阶段时,商业也就是一门艺术了。此外,艺术是相对纯粹的多的东西,它对干预者及操作过程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是完全一致的,而商业之所以不同的原因我想就是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过“人”的一关,尤其是在现阶段的中国,“酒肉穿肠过,目的心中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严格的说,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里有可能会出现一位纯粹的艺术家,却很难成长出一位同样纯粹的商人。毕竟,商业是以取得数字上的成功为标准的,而艺术则不然。

·在现在的年轻人中,似乎流行着这样的两种说法:一说怀抱的吉他像是个美女;一说则像是把猎枪;那么当一把吉他在您的制控之下演奏时…能说说您对它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吗?

哈哈!如果用美女来比喻,那倒有点儿像是我最初爱上吉他时的感觉,它的声音,以及当它与演奏者作为一个整体时所弥漫着的那种感觉吸引了我,只是我不知道现实中的美女们是否也能够像它一样带给你一种无限的兴致和越来越和谐的交流。另外,毕竟,吉他本身是永远不会带给你烦恼的。如果说它是猎枪的话,那就要看你是用它来“猎”什么的了(哈哈!)。其实,当我演奏它的时候,更多的是感觉它像是一种特殊而又有力的语言工具,或者说是一种能够集你自身的激情、想象力、美学认苟、乃至包括身心需要等为一体的表达工具。演奏时,常会有一种与它融为一体的感受。不过,这样用“美女”和“猎枪”来比喻真是满有意思的,也颇有一种亲切感,它很直接的让我想起了大学时期的生活。

·很多人认为,艺术家的爱情疯狂而短暂,您怎么看?

我认为这个问题只能说是在某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特定性格类型的人群在特定年龄时期里的一种阶段性现象,类似青春期的某种情结,它其实有着一些必然的成因。我想那大概是由于性情之中理想主义倾向比较强烈所造成的吧。此情形尤其是在年轻艺术家中较为常见,但也不好一概而论,因为这样很容易使人们对于艺术家的情感世界留下许多很不真实的印象,乃至是偏见。其实并不是唯有艺术家才有这样的一种人格倾向,我认为特别是在30岁以下的人群中,各行各业都可能会有不少这种性格倾向的人。

·那么您认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比如说,他(她)们有相对更接近理想主义的人生观,追求完美主义的行为规则,潜意识里可能带有一种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以及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这类人往往比较有才华,比较适合作艺术)。但其中多半则避开了,或者还不曾经历过太多的人生坎坷,他们满怀抱负,而心灵的负重能力却还不够,外表那种“敢爱敢恨”的后面,往往隐藏着性格之中极为内敛的一面,他(她)们是相对孤独而又比较脆弱的。不过我相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变得坚强起来的。

·您在穿戴上有哪些偏好?

这方面我不是很讲究,比较喜欢一些中性色调、休闲类的服装,这也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活动起来也比较方便。

·您认为男性的魅力在哪些方面最容易表现出来?

我觉得男性的魅力主要还是体现在言谈举止和内在的修养等方面。温柔而又执著的个性,大智若愚,藏而不漏的气度,这是我最欣赏的类型。当然,个人形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但还要靠内在的修养来衬托。

·好的,再次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以后能常来我们这里做客。谢谢!


 
吉他中国社区
吉他中国俱乐部
吉他中国档案馆
按性别查询  |
按吉他种类查询民谣|古典|
吉他中国吉他联盟
吉他中国友情链接
交换链接请与我们联系

请您加入


关于我们| 网站导航|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吉他中国 版权所有 Guitars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