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吉他 > 吉他中国专访 > 正文

吉他中国专访著名吉他演奏家叶登民先生!

2003-3-31日 21:8 阅读:次 作者: [ ]


  3月31日,吉他中国于上海采访了我国著名的吉他演奏家叶登民先生〈台湾〉,叶先生刚刚从南京搬到上海不久,在叶先生的会客室中,我们以极为轻松的气氛进行了此次专访。

  刚刚组织完大卫罗素的中国巡回演出,叶先生如释重负,并就此回顾了整个活动的过程,作为从联系、策划、协调、接待这一路走来的亲历者,叶先生感慨颇多。时间是在2001年11月,西班牙女吉他演奏家玛格丽特来中国北京演出,恰巧叶登民先生与乌拉圭吉他大师费尔南德斯也来到北京,某日下午在叶先生与玛格丽特的闲聊中,无意间谈起了大卫罗素,因为玛格丽特和大卫罗素同住在西班牙西北方的一个小城维哥〈VIGO〉。而且,叶先生早在1994年组织的《台北国际吉他艺术节》上,就与大卫罗素先生结下了友谊,此后也经常保持联系。于是以此为契机,叶先生考虑了很久,因为无论从大卫罗素的威望、国际知名度以及中国目前的演出市场经济能力,想邀请大卫罗素来中国演出必然要付出很多条件与努力。考虑再三后,叶先生试着与大卫罗素先生联系,没想到大师答应的非常爽快。因为对于大卫罗素来说,中国不但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也是他心所响往的地方。于是,此后叶先生与大卫罗素的夫人兼经纪人玛丽亚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联系、沟通、交流,安排大师的中国之行的各个细节问题等。而且,叶先生当时在南京,要组织大师的中国之行,还要"遥控"北京、上海以及台北等地的演出安排,叶先生笑言光是长途电话费就几千元进去了。此外在这里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插曲,就是关于文化部的批文,原来批文应该早在演出前一个月就批下来,不过因为这中间发生了一件"意外",导致承办批文的单位不但借故拖延,最后更将报批费用一下从二千元调到一万元,另一方面、眼见演出日期一天天的逼近,北京和上海的承办单位也都急得跳脚〈因为没有批文就不能出票也不能宣传〉,一度更传出有放弃演出的耳语,此时叶先生为了不负广大乐迷的期盼和贻笑国际乐坛,毅然的向北京和上海的承办单位表示:「活动照办,一切亏损我来承担」,最终批文在演出前一个星期才批下来,现在想起,还好活动总算圆满顺利的落幕了,这也是自己奔忙之后的一种欣慰吧!此外叶先生也特别感谢北京爱乐的王震、郭玉成先生还有上海的闵元禔、蒋达民先生和台北的所有朋友。

  关于大卫罗素中国演出的林林总总的反响,叶先生也感到有一丝遗憾……永不消失的手机声、私语声、其它不必要的杂音,在在都影响着演奏家的情绪和发挥。而尤其令人感到汗颜的是:竟然有非常多的录象机公然的摄象录制,这在国外所有的音乐会上都是不允许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是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欣赏环境,二是给中国人在尊重艺术家和知识产权上又抹黑一笔。北京有、上海有、而在台北的演出后,大卫罗素特意打电话给叶先生并不停的夸奖台北的音乐会非常"fantastic",台北的听众是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听众。一个良好的演出环境对大师的演奏将是多么大的鼓舞。另外,叶先生坦言,许多人花了五十元听音乐会,对这不满意对那不满意的,但他们又怎知道主办者是花了几十万才能把大师请来并且将音乐会贡献给大家。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评论,叶先生也有所闻,他更多的是淡淡一笑,总之,任何一个演奏家或是大师的艺术才华,岂是几句评论就能表达出来的?

  谈到大卫罗素个人,叶先生钦佩之情自然的流露出来了。叶先生表示,国际上像大卫罗素这样水平的大师不在少数。但能有他这样的人格魅力与修养的,大卫罗素绝对是第一人。叶先生为我们提到了几个小花絮。最早的是94年,大卫罗素应邀参加《台北国际吉他艺术节》,因为当时时值夏日,晚上叶先生请大卫罗素去喝啤酒。喝完啤酒后,大卫罗素坚决要自己买单,因为他说:「作为主办方,你们已经不容易了,你们花钱请我来演出,我怎么能再让你们破费?」当时叶先生就感觉大卫罗素先生的修养非常深,作为国际大师,按照常理,到哪演出都由主办方招待很正常,可他还坚持自己付钱。同样,这次在北京。大师又要自己买单,若不是尽主人之谊的王震先生强力挽拒,大师还是自己为自己买单。另一个花絮是因为这是大师的第一次中国之行,所到之处要签名的,要合影的人络绎不绝。叶先生在与大师的交流中,就提醒他不一定要"照单全收"。大师说:「作为演奏家,我的1/2任务是演奏,另外1/2就是尽可能满足许多听众的愿望,这是我的责任。虽然这1/2的工作可能要比演奏来的辛苦,可是我还是必须去做。」当时叶先生就感觉到了大师身上的"责任"这两个字的重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无数的琴友请大师签名都没有被拒绝,与大师合影都得到了大师的笑容。所以,无怪乎大卫罗素可以成为受人尊敬喜爱的吉他大师,这和他的人格魅力与修养应该也有着必然的关连吧。第3个花絮是关于大卫罗素的夫人玛丽亚,叶先生也接触过许多大师的夫人,象大卫罗素夫人如此投入演奏家舞台的大师夫人真的很少。在北京音乐会,作为艺术总监的叶先生一步也不能离开后台,而在后台的另一侧门,玛丽亚则自始至终站着注视着舞台的一动一静,几乎比大卫罗素还紧张,有时似乎还看到她做着祷告的样子,由此可见她是多么热爱着大卫罗素和他们共同的事业。而且,叶先生笑言,他们常常做"小动作",在非正式场合经常来个鼓励的或者礼仪的"Kiss",这一点我们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也亲眼目睹:当大师演示完吉他回到座位后,第一个迎上来的是他的夫人和一个Kiss。还有,今年是大卫罗素的50岁生日,作为"经纪人"的玛丽亚已经决定从今年6月1日起(大师生日),给大师放五个月的假期,期间不做任何演出及活动。据说,他们准备租车绕行澳大利亚旅游一周。

  谈起网络,叶先生现在很少上网,但偶尔也关心网络上的吉他动态。对于吉他中国这两年的发展,叶先生表示肯定,也称赞了吉他中国所做的各种努力。而且,自己的主页也在吉他中国,不过快两年都没更新了,近日休息一下,将提供更多的吉他资料给吉他中国,给网友。吉他中国也非常感谢叶先生的支持。而且非常巧的是,叶先生移居大陆近两年,日前已经正式受聘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吉他专业的指导老师。吉他中国在上海也有了分部,以后可以更紧密的与叶先生合作,举办更多好的吉他音乐活动。聊天之余,我们还欣赏了叶先生的一些唱片和现场录音,有《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朱利亚尼的《A大调协奏曲》,还有叶先生与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合作的中国民谣《茉莉花》、《洪湖水》、《绣荷包》,以及与长笛、小提琴等合作的二重奏曲目。我们还欣赏了各种演出现场录像,有协奏曲,二重奏等,非常精彩。日后我们将提供部分精彩片段给网络琴友免费下载欣赏,感谢叶先生授权。

  最后,叶先生又拿起吉他为我们演奏了即将录制的由他改编的《梁祝》吉他协奏曲片段,虽然是一把吉他演绎,我们也感觉到了有别与小提琴的另种魅力,并从片段中已经感觉到了叶先生的匠心巧思,真诚的希望这部作品早日发行问世,为吉他爱好者提供又一音乐的盛宴。叶先生接着弹了《威尼斯狂欢节》,这首曲子我们曾见过福田进一在大师班上的讲解和示范,也在不久前见到大卫罗素生动的演绎。叶先生的演绎由于是如此近的距离(个人以为吉他最适合近距离欣赏),给人更多的感动。最后,叶先生演奏了他改编的阿尔贝尼斯的《红塔》,谈到改编,叶先生提到无论是改编BACH的作品也好,或是改编某个大师的作品也好,很多演奏家都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叶先生也是这样,这首《红塔》在融入了他自己的感觉后,在手指轻舞的游弋之间,一种歌唱的声音从吉他的心里荡漾出来,好象是越近吉他,越美吧。

  我们一直畅谈到中午,接着叶先生与我们来到上海著名吉他演奏家陈华亮先生的办公室,叶先生邀请我们共进午餐,并继续畅谈音乐、生活。我们与陈华亮先生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并相约近日做个专访,陈华亮先生很高兴的接受了邀请。席间,叶先生谈笑风生,笑言在西班牙不喝酒、不吸烟是弹不好吉他的,所以西班牙人很讲究生活的。我们也在这次专访中感觉到了作为演奏家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叶先生来到中国大陆已经两年多了,经历过的故事也很多,吉他中国也发展两年多了,而且我们依旧在彼此的领域坚持着,沉浸于生活之中的吉他事业或者吉他情趣。我们相信环境会越来越好的,大家一起努力。

  感谢叶先生接受采访,感谢陈华亮先生的接待。

  关于叶先生的活动敬请关注吉他中国新闻,我们会为热爱吉他的朋友提供更多的信息,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吉他环境。

叶登民先生中文主页:
www.GuitarsChina.com/danny

出自:

 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相关论坛
·吉他中国论坛



AboutUs | 关于我们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其他业务 | 版权声明

吉他中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00 - 2005 Guitars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