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以前有篇帖子,是某弹客和一个学钢琴的女生的聊天,现在我写个有关吉他和小提琴的。
寒假里回家,发现家里的我妈在弹(她会弹《友谊天长地久》之类的单音旋律,呵呵)的那把琴居然调成标准音了,我觉得奇怪,难道她学会调弦了?一问才知道,是请我爸的一个老朋友,在本市小有名气的一位小提琴师来用校音器调的,据说调了一个钟头才搞定(晕倒!)。
我爸的这位琴师朋友50岁的年纪,在市文工团当了10年首席小提琴,作为第二乐器他还学会了钢琴,大概有5到6级的水平。十几年前文工团解散,他就办班教琴,据说收入不菲。我小的时候他就老想教我拉琴,但最终我还是弹了吉他。
年后那位琴师来串门了,我故意请他再调一次,这次我终于目睹了他的调弦,他是一根一根对照校音器调的,还在对吉他各弦标准音高是什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摸索清楚了校音器的音是比空弦音高8度的,他还老记不住吉他上的旋钮向哪个方向是紧或松,老让我提
醒。不过,他的耳朵确实很灵,调出来的音相当准,这个调完弦拿到手里一弹就有数。
他问我在弹什么,是不是用的五线谱,我说是的,然后把我的老师写的教材给他看。他随便一翻,翻到朱利亚尼的《快板》,视唱起来,他没唱音名,全唱的音高,一遍下来,节奏音高都到位。唱了十几个小节之后说,哎呀,你们这个还有伴奏音的呢。(晕倒!)
对于我弹古典吉他,他大加赞赏,又大讲音乐带给人的种种好处。临走,他约我几天后到他家里去,让我感受一下小提琴,并给我把视唱乐理之类的基本功理一理。
四天后,我如约前往,他有两套房子,上午在他平时居住的一套房子里看了一个上午的他收集的小提琴名家录象和他在几乎整个欧洲游历时候的照片,没什么好说的,主要内容在下午。
午饭后转移阵地,到了他的另一套房子,也就是他教琴的教室,坐在电子琴前,他弹了个民歌的旋律让我模唱,然后是一个c调的简单旋律听写,都不太难,我的三脚猫功夫总算还能应付,但是到了音程听辨,我就暴露无疑了,两个音分开都在磕磕碰碰,双音音程就基本免谈,而和声听辨就是天方夜谭。我算理解了前些日子中央台歌手大奖赛,选手们在全国现场直播的情况下被中央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赵方幸考问和声听辨时候的处境。我问他多久可以搞定和声听辨,他说他的学生从初一初二开始学,一般要上了高中以后才基本合格,总要两三年的,当然也要因人而异,不过从听分开的音程到双音音程到三和弦,五和弦,七和弦,等等,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只能踏踏实实一个一个台阶的上,不能跳的。
我问他关于读谱的问题,他回答说,谱子是拿来唱的,要唱出声音来,不仅是音准,时值正确同样重要,最好养成打拍子常谱的好习惯,此外不要忘了要注意谱面上的强弱快慢表情记号等。他提倡拿到新谱子要视唱,却不提倡视奏,因为第一遍视奏时技术的不熟练会使旋律的歌唱性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对谱子的理解。
有关固定调和首调的问题,他是用的固定调。他解释说,中国的音乐学院起初几乎都是用的前苏联的一套,而在前苏联的训练方法下,就连锅碗瓢盆撞在一起都要能说出固定音高的。现在美国人也承认首调,不过在中国的专业人员里,用首调的是被视为另类的。不过他并不要求我用固定调,让我看着办。
他拿了一本书给我看,那上面有各种复杂的节奏型,做示范告诉我怎样吧节奏唱对,时值唱准,奇怪的是他居然从来不用节拍器,真是不可思议。那是小提琴的教科书,上面有些节奏型我觉得在吉他上除非消音才能实现。
他还特别提到,练琴手累了一定要马上休息,要不然可能得腱鞘炎,一旦得了那种病,就基本没戏了。
谈了大概两个小时,下午4点半了,我拿起吉他,让他帮忙用电子琴把弦再调一遍,调完就到了我的表现时间了,把我敢拿来在别人面前显的几个曲子在他面前弹了一下,月光必然是要拿来活动手指用的,鉴于他对吉他的了解和我的现有水平,爱的罗曼司也是必弹的,然后想到最近论坛上在讨论汉兹的夜曲,于是也拿来弹了。他听的挺认真,我弹月光的时候他还过来仔细看我的左手,然后夸我“分解和弦弹的很清楚”,其实我为了符合他这个小提琴手的口味还在演奏的时候特意突出甚至是挖掘了月光的歌唱性呢,但是最后他只听出来了“分解和弦”,大概他作为一个演奏旋律乐器的乐师,认为最好听的莫过于旋律,
我作为一个吉他这种和声乐器的爱好者却觉得最好听的不是旋律,而是和弦有序推进而形成的多声部的美妙织体。
我的抛砖终于引来了美玉,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了一把小提琴,首先的感觉,和吉他相比,音量实在是大啊,音色的穿透力强啊,他刚拉几个音我就担心楼下邻居会不会上来抗议。他拉了38年了,不知道左耳的听力怎么样,没敢问。然后的感觉,和我听的cd里有乐队伴奏的小提琴确实有差距,象京剧一样,老是一个高音在上面飘着,下面没低音部跟它对应,总觉得心里悬着,不舒服。但是可以想像,这种乐器在乐队里必然是一枝独秀的,它具备领唱的一切条件,但的确不适宜作为业余爱好在家里演奏。
大曲子他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协,贝多芬D大调小协的选段,比较HI的有查而达斯舞曲的快板部分,那种演奏速度在弦乐器里大概只有电吉他可以比,谁让小提琴的弦那么好按呢,他拉了38年,左手居然一点没茧子,还留着大约2毫米的指甲。比较抒情的有舒泊特小夜曲,这样的音拖的长长很悠扬感觉的曲子改变到吉他上就没感觉了,小提琴的歌唱性的确比吉他有优势。炫技的有帕格尼尼的魔鬼颤音里的弓杆击弦加左手拨弦,小提琴音量虽大,那是靠拉弦,改成拨弦声音就比吉他小多了。
教我吉他的李老师当初和我一见面,就弹了恰空给我听,后来又听他弹过1006等其他一些巴赫的小提琴改编作品。我本来想听一下小提琴的原版,可惜这位有38年琴龄的前首席小提琴最近忙于教学,疏于练琴,所以没能得偿所愿,是不是因为小提琴的原版在演奏难度上要比吉他改编版本难呢?
到6点,他的学生来了,走的时候他允诺等我暑假回家,他帮我巩固视唱和声等基本功。
讨论:
http://www.GuitarsChina.com/50/dispbbs.asp?boardID=1&ID=1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