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 正文

给人类一个全新的音乐梦想—记日本ROLAND创始人

2004-11-2日 11:13 阅读:次 作者: [ ]


给人类一个全新的音乐梦想

——记日本ROLAND(乐兰)公司创始人-梯郁太郎

    “‘HOLLYWOOD'S ROCKWALK音乐奖’将授予那些对世界音乐发展做出巨大和持久贡献的人们。作为日本Roland(乐兰)株式会社的社长与CEO(首席执行官),梯郁太郎先生早在70年代创办的Roland乐兰公司,使世界上的音乐家体验与分享着极具创新意义的电子乐器及其音频设备带来的快乐。从钢琴到打击乐,梯郁太郎先生在电子音乐前沿的创新精神给世界音乐的消费者留下了深刻与愉悦的记忆。”——美国好莱坞音乐奖项评审团

  2004年,世界电子音乐先驱、日本Roland(乐兰)株式会社创始人——梯郁太郎先生的中文版《给人类一个全新的音乐梦想——电子乐器开发之路》一书,走进我国电子音乐人士的视野。这部为纪念Roland(乐兰)公司创立30周年而出版的著作,向世人展示了梯郁太郎先生的人生奋斗历程与电子音乐未来发展的构想。作为世界电子音乐的奠基人之一,梯郁太郎先生用恒久的创新精神勾画出的人生轨迹,更像是世界电子音乐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从走出战祸的日本到第一间“梯无线电”电器店的开业,从1960年的“Ace‘艾斯’电子乐器制造公司”到1972年梯郁太郎先生创立的Roland(乐兰)株式会社,他献身于电子音乐的奉献精神,对半个多世纪来世界电子音乐飞跃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梯郁太郎先生的人生故事有些是曲折的,有些是感人的,但其中更显示出他的博学与睿智。经历过岁月的洗练,梯郁太郎先生的创新激情贯穿在他电子音乐追求的不同乐章中,梯郁太郎先生最终实现了将电子音乐作为终生事业的梦想。1981年,梯郁太郎先生首次倡导的GS MIDI 标准,被世界电子音乐界誉为电子音乐工业走向全新发展领域的历史分界点。2000年,梯郁太郎先生在被誉为好莱坞音乐殿堂的“HOLLYWOOD'S ROCKWALK”前的地砖上留下手印和签名。

  选择音乐为终身事业

  “1964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在美国的NAMM SHOW乐器展示会。那时,我开始感觉到电子乐器市场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前景,也正是这一次的亲身体会,使我把自己的事业与梦想定位在电子乐器的制造上。”——梯郁太郎 1930年,梯郁太郎出生在日本大阪府,2岁时父母相继离开人世,后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梯的童年与青年时期,疾病与经济的窘迫使梯郁太郎的最初创业显得一波三折。16岁时参加工业专科考试,梯郁太郎因肺部查出有阴影而未被录取。当时正值二战的混乱时期,为了维持生计,梯曾经做过机械工人,最后梯决定开设手表维修店,取名“梯钟表店”,生活才逐步稳定下来。 二战结束后,来自欧美的电影、音乐、戏剧艺术洪水般的涌入日本。当时,获取新音乐的惟一途径便是收听电台的音乐节目。热爱音乐的梯郁太郎为了能够接触到新音乐,他又对收音机的组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梯郁太郎回忆道:“我敏感地感到,未来的发展一定和这项新的技术领域——无线电产生密切的联系。只要和收音机以及无线电杂志上有关收音机的发展前景都强烈地吸引着我。” 20岁时,胸怀大学梦想的梯郁太郎再次受到疾病的困扰,成绩优异的他却因肺结核长期住进了大阪南部的千石庄医院。在住院期间,梯郁太郎对无线电的钻研精神仍未减弱,他阅读了大量的无线电杂志,并时时关注电视节目中关于无线电技术的报道,开始对无线电电路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梯郁太郎自己亲自动手组装的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便是他对无线电热情的最好例证了。梯郁太郎曾风趣地对别人说:“别人问我的学历,我说自己毕业于大阪千石庄大学。” 住院的第3年,新药“青霉素”的问世,使梯郁太郎终于摆脱了疾病的阴影,但出院后的梯同样因为病史和学历问题,遇到了就业的困难局面,“梯无线电”电器店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中开设了。从收音机中播放的巴赫音乐,梯郁太郎对管风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为同志社修理管风琴的过程中,通过观察风琴内部的发音结构,梯的头脑中首次萌发了用电子振荡器替代风管作为乐器音源的设计构想。1953年,随着梯郁太郎技术与销售市场经验的积累,“梯无线电”正是改名“Ace‘艾斯’电气株式会社”,自此他真正走上了电子乐器的研发之路。 音乐是种创业 “在商业运营上,以必要的要素来说,合理性、计划性、执行力是放在第一位的。对于创业志向的人们而言,他们对于遵从他人的指示有抵触,反对相同类似的行动,经常持有向新思路挑战的愿望。而这个‘愿望’是有目的的,即使遭遇困难或失败,也会继续致力于事业的完成。” ----梯郁太郎

  1960年,随着Ace(艾斯)电子有限公司生意的逐步扩大,公司创建了Ace电子工厂,并开始投入生产。几年后公司开始进口美国哈蒙德管风琴,最终在1968年冒险与哈蒙德管风琴公司联合。梯郁太郎回忆说:“1964年,对参加NAMM乐器展的我来说出现了大的转机。日本与美国的乐器业界的巨大落差、电子乐器的发展进度、批发商自身的尺度以及我本人的工作能力等等,仅仅是一个星期中,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都一下子出现在我的面前了。”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流行音乐浪潮。在以电子风琴为主导地位的电子音乐中,开始逐步出现电子节奏打击乐器。1964年的NAMM乐器展,对梯郁太郎可谓是意义深远的一年,因为在这个展会中诞生了世界第一台晶体管电子节奏打击乐器艾斯R-1,乐器的设计者就是梯郁太郎。当时梯郁太郎也因为这一创举,被美国媒体称为“音乐的创新者”。    

    1967年,经过改良后的艾斯FR-1,终于在美国打开销路和市场,梯郁太郎的电子音乐创业历程迎来了第一个人生的转折点。 1972年,梯郁太郎为了延伸自己的电子音乐梦想,离开哈蒙德公司,正式成立了Roland[乐兰(中世纪史诗中歌颂的法国英雄)]株式会社。作为企业的领导人,梯郁太郎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日、美在电子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巨大差距,以及日本国内市场YAMAHA与KAWAYI为赢得钢琴市场而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以3300万元固定资产起家的Roland公司要想在海外与国内的乐器市场立足,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在“夹缝市场”中给企业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一切都需要梯郁太郎做出符合市场运营规律的正确决策。在公司进入国际化运营的轨道上,梯郁太郎在公司管理的组织框架中,首先放弃了自己的设计优势与财务管理权,按照梯的理论是聘用“专业的驾驶员”来开动公司这台“国际跑车”。在公司的运营方针上,梯郁太郎作为企业的领导人,首先将公司经营的策略集中在海外电子乐器产品的出口上,在海外市场趋于成熟后,再慢慢向国内逐步渗透。他的经营决策不但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的问题,更是通过1~2年的时间差,为公司在生产的调整、产品的稳定性和销售预测各个环节,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这期间,有创业的艰辛,更是梯郁太郎作为企业家创业的胆识与魄力的生动体现。梯郁太郎对有志于创业的人们说:“在创业之初,你就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要等重要性的顺序出错然后再做判断。” 将创新精神进行到底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挑战新鲜事物的总是先从那些业余团体开始的,电子乐器也不例外。对于任何事业而言,我们并不是等待阅读明天的新闻,而是奔走在出版明天新闻的出版社的前面,我们有责任写出让印刷机运转的新闻,因此任重而道远。”-----梯郁太郎

  在20世纪末,随着数字化音乐浪潮的兴起,MIDI电脑音乐逐步渗透到音乐剧、电影音乐、摇滚乐、DJ舞曲音乐中。让电子乐器走进家庭化的进程,使世界更多的人们分享电子音乐带来的快乐,一直是梯郁太郎电子乐器创新激情的动力和源泉。在20世纪70年代末,数码音频虽经过锐意的创新和改革,但在市场中MIDI数据的标准化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音乐人在购买厂家的合成器时,还要考虑到乐器本身MIDI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基于电子乐器市场的现状,梯郁太郎首先把MIDI数据标准化课题纳入未来电子乐器工业发展的构想。在全球数字音频市场实行统一的MIDI标准,使任何一个电子乐器公司都可以在统一的工业标准下受益,从而更好地拓展自己的乐器市场。1981年6月,梯郁太郎首次向世界电子音乐学会提出统一MIDI数据标准的报告,得到了世界电子音乐学会以及Yamaha、Korg和Kawai等世界各大电子乐器厂商的赞同与支持。

  1981年,在美国纽约电子音乐学会中,MIDI数据化标准被正式提出。次年的NAMM SHOW中,梯郁太郎、Oberheim以及世界电子乐器商召开具有深远意义的首届世界MIDI数据标准化会议。同年,梯郁太郎先生领导的Roland公司便向世界推出了第一套详尽的数字化音频技术标准,这套标准迄今为止,被认为是世界电子音乐走向新的发展领域的历史分界点。在1983年6月的NAMM展会中,Roland公司推出的Roland JP-6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统一后的MIDI数据标准在电子乐器MIDI数据传输中的强大的兼容优势。 1980年后,美国的电子合成器制造厂商是以大型化产品作为发展方向,梯认为与这样的大型企业竞争很难取得有利的市场地位。梯于是制订了把摇滚音乐爱好者、轻音乐乐团以及音乐家作为使用对象的决策。作为一个日本公司的先锋,梯郁太郎先生在创办Roland公司时,他就做了一个严肃的许诺——要做效果器的开发。 “在那时,效果器是鲜为人知的设备,很多人不知何故反对使用它们。我们试图去解释它的益处,但是就像试图去劝说一个从不吃章鱼的人来吃一片那么难。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对的。我们卖的是失真效果,但是没有人知道最佳的失真度到底是多少。当我们到批发商那里销售时,他们看到我们的产品说‘如果我们试着使用你们所卖的产品,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破坏合唱效果’。这些想法对他们来说很自然,所以每当我们碰到这种情况总会说‘sorry’,然后带着我们的产品离开。”梯郁太郎先生回忆着最初推广新的创新技术时的艰难。 即使在这种条件下,Roland公司仍然生产出了AS-1延音效果器,它可以使用压缩器来加入自然的延音,而没有失真。之后又有了AF-100 Bee Baa和AF-50 Bee Gee,然后是具有哇音和法滋效果的AD-50;AP-5相位效果器,带有五种不同的模式;所有这些早期的效果器都为后续产品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效果器仍然没有得到普遍的接受,但是这些早期的产品已经开始改变人们主流的观念并将效果器作为特殊并且有益的设备。而这些原始的效果器也为当前演艺明星开启了星光大道。结果,一个具有完全不同的涵义,具有“领导作用”的名字——“BOSS”诞生了。 音乐教育是电子音乐发展的软件 “在电子音乐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乐器产品是硬件,音乐教育是软件。没有音乐教育,世界电子音乐的发展也失去了可持续性。”——梯郁太郎

  电子乐器在院校与家庭化教学的普及,一直是梯所关注的音乐教育问题。梯郁太郎的创业经历使他懂得先进的知识,给人们的事业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与帮助。战后的日本,国民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大为提高,导致钢琴内需的迅速增长。即使在战后国内经济困难的状态下,音乐教育领域使用乐器仍然得到了普及推广。

  在1980年,铃木教学法的创始人铃木镇一先生首次将Roland电钢琴HP-70教学系统纳入到铃木钢琴的教学体系,电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首次开始在日本推广。铃木先生对梯研制的电钢琴教学系统的肯定,至今梯郁太郎回忆起来仍对铃木先生的支持心存感激。对铃木先生的“人的才能不是生下来就具备的,而是在环境当中培养起来的”教学理念,梯郁太郎依然记忆犹新。 2003年4月,为推进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进程,由上海乐兰电子有限公司(Roland·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承办的“中国首届电子音乐发展战略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电子音乐学会成立筹备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隆重召开。梯郁太郎先生应邀到会并作了“世界现代电子乐器与设备科技发展的创新之路”的专题演示、演讲,显示出梯郁太郎先生对会议的热忱以及他对中国未来电子音乐发展的信心。

  今天,Roland的中国分公司——上海乐兰电子有限公司已逐步将Roland的众多高新产品以及数码钢琴教学体系等推广到我国的广大音乐爱好者手中及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中。

  2004年10月19日,《给人类一个全新的音乐梦想——电子音乐开发之路》一书的首发式及音乐会将在中央音乐学院同时举办。 面对21世纪,梯郁太郎先生说:“未来世界电子音乐为了向更专业化的领域迈进,Roland也在进行分公司化的改革。电子乐器产业的发展不过短短69年,还显得很年轻,是个蓬勃发展的产业。将想象变成声音、变成影像、变成形态,再把它分组合并起来,对Roland来说,这是一个挑战目标。我认为,声音和影像两个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I believe in music,We design the future(我们创造未来)。”

本刊记者/黄伟 陈勇毅

出自: 乐器杂志

 相关新闻
-Warwick新出台灯式吉他效果器板全面介绍 (2005年6月19日)
-吉他中国专访雾乐团—“认真把握每一天” (2005年6月14日)
-吉他中国专访新金属吉他英雄Doug Doppler (2005年6月8日)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乐器展第三天吉他中国精彩组图报道 (2005年6月2日)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乐器展吉他相关活动详细安排 (2005年5月30日)

 


 相关文章

 相关论坛

·吉他中国论坛



AboutUs | 关于我们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其他业务 | 版权声明

吉他中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00 - 2005 Guitars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